9月28日,經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法治宣傳教育條例》將于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廣西新聞網見習記者 楊思悅 攝
廣西新聞網南寧9月28日訊(見習記者 楊思悅)落實普法責任制、將法治教育納入教育教學內容、使用當地通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進行法治宣傳教育……9月2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法治宣傳教育條例》(下文簡稱《條例》)經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將于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明確各方法治宣傳教育職責 落實普法責任制
“誰執法誰普法、誰主管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為明確普法主體,《條例》中明確規定了各方在法治宣傳教育中的工作職責,落實普法責任制。
文化、出版、廣電等部門應當將法治宣傳教育列入文化事業發展計劃,加強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經濟管理職能部門應當對生產經營者進行法治宣傳教育;公共衛生和應急處置管理部門應當加大疫病防治、野生動物保護、公共衛生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的宣傳力度。此外,《條例》明確了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社會組織等在法治宣傳教育方面的責任。
增強青少年法治觀念 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廣大青少年從小樹立法治觀念,養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是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礎工程。為進一步增強青少年法治觀念,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條例》中明確了“中小學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法治教育納入教育教學內容”“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把法治教育納入公共必修課教育范疇”等內容。
《條例》還鼓勵和支持學校創新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如“鼓勵司法機關、設立法學專業的院校和博物館、文化館等單位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利用公共文化場所為青少年公益法治宣傳教育提供便利。
因地制宜 多舉措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法治宣傳教育
我區作為民族地區,法治宣傳教育內容相應體現了民族特色。《條例》規定,“在少數民族傳統節日以及其他重要節日,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通過多種形式集中開展憲法法律宣傳教育活動” 。
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各級政府應當支持以民族特色藝術、少兒文藝、動漫、卡通形象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考慮到語言不通可能會對法治宣傳教育產生不利影響,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時“根據實際需要可以使用當地通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除此之外,《條例》明確了其立法目的、適用范圍和工作原則,明確了法治宣傳教育的基本任務和經費保障,規定了法治宣傳教育的工作體制機制,規定法治宣傳教育是全社會共同責任。同時,《條例》還在監督與獎懲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
《條例》的出臺,為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對于推動全社會增強法治觀念,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推進法治廣西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