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廣西深入貫徹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第二階段行動計劃(2021—2025年)》新聞發布會現場。廣西新聞網記者 麥一帆 攝
廣西新聞網南寧9月27日訊(記者 麥一帆)9月27日,解讀《廣西深入貫徹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第二階段行動計劃(2021—2025年)》新聞發布會在廣西新聞發布廳舉行,會上介紹了《行動計劃》的相關情況。到2025年,《行動計劃》將完成四個工作目標、七大重點任務。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賦予廣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即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戰略高度對廣西發展進行的深遠謀劃,為新時代廣西發展指明了航向。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18年,自治區黨委、政府印發了《廣西深入貫徹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工作方案》,明確分“三步走”落實舉措,第一步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三大定位”,第二步是到2025年全面提升“三大定位”建設,第三步是到2030年全面建成“三大定位”。
經過全區上下共同努力,第一階段目標基本完成。為全面實現第二階段的工作目標,自治區黨委、政府組織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商務廳、交通運輸廳等部門,結合“十四五”規劃實施,研究制定了《廣西深入貫徹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第二階段行動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近期已印發實施。會上指出,《行動計劃》主要內容概況是“四個工作目標、七大重點任務、五項保障措施”。
四個工作目標:
到2025年,內外聯動綜合交通大通道加快構建,跨境跨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加快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樞紐加快建設,面向東盟更好服務“一帶一路”的開放合作高地加快形成。
七大重點任務:
以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為引領,強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建設北部灣國際樞紐海港,暢通省際和國際綜合運輸大通道,高水平建設中國—東盟信息港,加強能源管網建設,提升口岸開放水平。
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構建跨境跨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節點樞紐。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強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共建北部灣城市群,提升南寧對次區域合作的支撐作用。
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樞紐。積極對接國內國際市場,打造吸引境內外投資高地,建設銜接東盟市場的國際物流樞紐。
加強重大開放合作平臺建設,促進中國—東盟開放合作。打造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升級版,高標準建設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水平建設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加快建成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加快建設南寧臨空經濟示范區,推進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創新發展,建設面向東盟科技創新合作區。
大力發展向海經濟,打造中國—東盟海上合作門戶。全方位實施向海發展戰略,構建臨港現代產業集群,升級發展向海傳統產業,壯大向海新型產業,深化海洋經濟交流合作。
加強生態環保合作,推動綠色發展。共同筑牢南方重要生態屏障,與東盟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深化人文交流合作,進一步促進與東盟民心相通。深化教育、體育、文化、廣電和旅游合作,加強醫療衛生和抗疫合作,加強質量標準和礦產資源等領域合作。
五項保障措施:
體現在“四加強一優化”:加強組織領導、優化營商環境、加強項目建設、加強督查考核、加強宣傳推介。
為提高《行動計劃》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行動計劃》還設置了三個表格:落實“三大定位”主要指標表,列出了到2025年要力爭完成的9項重點指標,包括北部灣港貨物吞吐量達5億噸、北部灣港集裝箱吞吐量達1000萬標箱、內河港口貨物吞吐量達2億噸、“十四五”時期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7%左右等;重大工程專欄含近100項重大事項和項目;重大儲備項目表總計53個項目,總投資超過5000億元;在今后實施過程中,將根據實際情況滾動更新調整儲備項目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