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現場。廣西新聞網實習生 梁幕瑞 攝
廣西新聞網南寧8月30日訊(記者 蔣堯 實習生 梁幕瑞)8月30日,記者從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舉行的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兩周年建設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兩年來,完成國家賦予120項中除涉及國家事權外的全部改革試點任務,探索形成44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區復制推廣,其中13項屬全國首創。截至今年7月底,累計入駐企業3.9萬家,是自貿試驗區設立前的10倍,累計實際利用外資9.3億美元、進出口3313億元,占全區外資外貿總額的37%和35%。
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聚焦面向東盟、服務陸海新通道、沿邊開放三大特色,依托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物流體系,加快建設連接東盟和國內市場的國際物流樞紐。首創鐵路集裝箱與海運集裝箱互認機制,形成“原箱出口、一箱到底、海外還箱”全程國際多式聯運模式;加快推進與新加坡等東盟國家“單一窗口”數據信息互聯互通;實施“船邊直提,抵港直裝”等新模式。今年1-7月,欽州港進口整體通關時間16.88小時,比2020年壓縮19.91%,躍升至全國一流水平。
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邊境地區跨境人民幣使用改革創新”獲評全國自貿試驗區第四批“最佳實踐案例”;創新開展互市貿易“集中申報、整進整出”通關新模式,邊民互市通關作業無紙化實現100%覆蓋,整體通關時間壓縮超80%。2021年1-7個月,廣西邊境貿易進出口951.5億元,增長29.6%,繼續位列全國第一。
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率先在全國沿邊啟用全信息化智能通關,實現一站式“秒通關”,為企業降低成本約2億元,成為全國邊境陸路口岸首創經驗。積極構建以中國—東盟跨境金融改革創新為代表的金融開放生態,中國—東盟金融城累計引入金融機構達244家,是2018年末的11倍。創新開展中馬“兩國雙園”跨境金融合作試點,形成點對點金融便利化合作新機制。截至今年6月,廣西跨境人民幣結算累計總量已達1.37萬億元,在9個邊境省(區)、12個西部省區中排名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