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PP自動續費亂象再次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數據顯示,截至9月18日,僅在黑貓投訴平臺,有關自動續費的投訴檢索就高達17萬多條。
自動續費不規范問題由來已久,飽受消費者詬病,相關部門多次出臺治理辦法。今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就明確提出,應當在消費者接受服務前和自動展期、自動續費等日期前,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
然而,某些APP卻只看短期利益,新規之下,仍然在動歪腦筋,玩文字游戲、耍套路。有的鉆《條例》并未明確“顯著方式”具體定義的空子,將自動續費的路徑設置得異常繁復;有的“暗度陳倉”,不遵守原有低價合約悄悄漲價;還有的在自動續費、自動續訂前不進行信息提示……
許多網友吐槽,“經常找不到退訂頁面”“小字條款往往暗藏玄機”“進坑容易,出坑難”……
填上自動續費的“坑”,必須把《條例》等法規落在實處,讓不良企業無漏洞可鉆。
在問題APP面前,應用商店責無旁貸——做好第一道審核閘口,讓有“千層套路”的APP不能上架。
自動續費,原本就應是便利消費者、穩定商家收入的“雙贏”舉措。商家與其費盡心機玩文字游戲,不如把精力放到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上來。少點套路,才可能多點粘性“鐵粉”。(文案:黃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