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科學精準做好元旦春節期間疫情防控有關情況,并回答媒體提問。
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還有兩周就元旦假期了,許多人關心假期能不能回家團聚的問題。我們注意到很多地方發出“就地過節”的倡議,請問專家如何看待現在的疫情形勢下人員流動的問題?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表示,首先,還有兩周就要到元旦,然后很快就到春節,如果說要人口流動的話,肯定是會存在風險的。但是對這種風險如何有效的防控,從防控的原理上來看,我們要分析制約這種風險的三個要素。一個是本身這種疾病和病毒,它的整個感染率、嚴重度、致死率,我們對它的了解情況,這是一個我們需要考慮的。另一個要看現在我們的衛生健康體系,我們對它的抵抗力,比如我們發現它、控制它的能力,救治的能力。還有一個要素是要我們的社會和公共衛生的措施到底采取到什么地步,這里包括政府、社會、部門和個人的一些干預措施。
所以元旦和春節來臨,人口是要流動的,在流動過程中肯定是有風險的,我們要基于這三個方面的要素進行風險研判。從專業的角度,我想可能有幾個因素要考慮:
一是要承認元旦春節的人口流動是有風險的。因為人們接觸頻繁了,容易造成一些聚集,社交距離也在縮小,這樣病毒很容易傳播。
二是冬季本身就是傳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人群在冬季的自我抵抗力,尤其是呼吸道傳染病的抵抗力也是在下降的,更容易被感染。所以要認識到這些風險。
但是從我們抵抗力的角度,中國也具備了很多有利的要素,比如說我們國家疫苗累計接種已經超過26億多,人群有了一定的免疫力。比如現在發生的病例基本都是和境外有關系的,本土基本上是沒有傳染源存在,所以應該說本土基本上是安全的,只要把“外防輸入”進一步做實做好,總體上是安全的。公眾的健康素養,通過這兩年的疫情防控,大家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已經逐漸養成,比如戴口罩、勤洗手、通風、盡量減少聚集,這些已經成為大部分老百姓的自覺行動。同時相關部門有嚴格防范措施,剛才民航、交通部門都作了介紹,所以考慮到這些要素,我們對疫情的傳播具備了一定的抵抗能力。
關于春節期間是不是就地過年的問題要基于風險研判,全國不能“一刀切”,各地基于剛才講的三個方面的因素進行綜合分析評估,因地制宜地出臺相關政策。我個人認為首先是要分類考慮,從全國來說,我們的一些重點地區,特別是一些重點人群,還是要嚴格執行現行的一些防控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