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們去醫院門診看病,只能刷醫保卡的個人賬戶,如果余額用完了就只能自費,即便是小病小痛,醫藥費也不少。不過,這樣的情況將發生改變。今天,記者從自治區醫療保障局了解到,《廣西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實施辦法》從今年1月1日起施行,廣西職工醫保參職工到普通門診看感冒、咳嗽等小病,費用也可以報銷了。
從今年1月1日起,門診多發病、常見病被納入醫保統籌基金報銷,最高支付比例可達到65%。
自治區醫療保障局待遇保障處處長 吳華章
起付線現在設到600元(年度累計),起付線以上的部分根據在就診醫院的不同,可以享受到50%~65%的報銷,那么封頂線退休人員是1800塊錢(每年),在職人員是1200塊錢(每年)。
通過這張表格,大家可以清晰地了解支付比例。
單位繳費部分不再劃入個人賬戶
過去,參保職工的個人賬戶由個人繳費部分和單位繳費部分構成,自2023年起,參保在職人員(包括靈活就業人員)個人賬戶劃入額度調整至本人參保繳費基數的2%,但是單位繳費不再劃入個人賬戶,而是全部劃入統籌基金;符合條件的退休人員,個人賬戶劃入額度調整為2022年度職工醫保統籌地區基本養老金平均水平的2.5%,所有人賬戶劃入金額相同。
客觀來看,這一改革增加了參保人員門診費用的保障能力。以某退休人員為例,改革前,其個人賬戶每年劃入1000元,假設每年醫療花費3000元,那么他還需要自付2000元;而改革后,這名退休人員每年個人賬戶劃入800元,如果到一級醫療機構就醫,3000元的醫療費可報銷1560元,也就是說,他另外自付的金額僅640元。
自治區醫療保障局待遇保障處處長 吳華章
這個也凸顯了我們這次改革的一個很重要的意義,就是把原來主要從個人賬戶來支付的部分,現在通過互助共濟統籌基金來幫助有需要的人。
值得特別強調的是,我區的政策設計是今年先建立普通門診統籌,明年才開始改變個人賬戶計入方式,這也意味著參保人員可以提前一年享受到改革紅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