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藍天立深入都安、大化調研時強調
提升鄉村風貌辦好職業教育做強特色產業
努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7月12日,自治區主席藍天立深入貴南高鐵都安站場,聽取我區高鐵“十四五”規劃介紹,考察貴南高鐵建設進展。記者 梁凱昌 攝
7月13日,自治區主席藍天立來到都安職業教育中心實訓車間,詳細詢問學校教育模式,學生就業等情況。記者 梁凱昌 攝
7月13日,自治區主席藍天立來到大化瑤族自治縣古河鄉丹桂村調研鄉村振興工作。在村里的小廣場,藍天立仔細聽取駐村第一書記介紹紅色旅游發展等情況。記者 梁凱昌 攝
7月13日,自治區主席藍天立來到大化鄉村振興項目農民工創業園,走進企業車間了解群眾就地就業等情況。記者 梁凱昌 攝
廣西新聞網7月13日大化訊(記者 董文鋒)7月12日至13日,自治區主席藍天立深入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大化瑤族自治縣,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調研鄉村振興、重大項目、交通基礎設施以及學校建設等工作。
都安、大化曾是極度貧困縣,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后,踏上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開展鄉村風貌提升改造工作,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抓手,也是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內容,藍天立對此十分關注。夏日的鄉村,綠樹濃蔭、瓜果飄香,一派生機勃勃的怡人景象。藍天立走進都安高嶺鎮六旺屯,考察當地鄉村風貌改造成效,來到大化鎮雙排村、古河鄉丹桂村,了解水庫移民新村整村風貌提升、紅色旅游發展等情況。“鄉村原本就是千姿百態的,千萬不要為了整齊劃一而破壞原有風貌。”藍天立反復叮囑當地主要負責同志,鄉村風貌改造要堅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就地取材,不搞整齊劃一、千村一面,努力在特色上做文章,做到美觀與實用結合同時更突出實用,千方百計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真正讓老百姓愿意參與、讓老百姓當主體、讓老百姓受益,促進鄉村風貌提升并形成長效機制,助推鄉村振興。
貴南高鐵是我區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預計2023年通車,該線路開通運營對促進沿線脫貧地區群眾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義。藍天立來到貴南高鐵都安站場,聽取我區高鐵“十四五”規劃介紹,考察貴南高鐵建設進展。得知“十四五”末全區高鐵運營里程將突破3000公里、鐵路運營里程將突破7000公里,藍天立予以稱贊,他勉勵項目單位科學組織施工,在保證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全力加快建設進度,爭取貴南高鐵早日開通運營,造福老區人民。
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基礎性、關鍵性作用,藍天立高度重視脫貧地區教育發展。在都安職業教育中心,藍天立走進實訓車間,詳細詢問學校教育模式、學生就業等情況;在大化高級中學,藍天立仔細察看教學設施,聽取我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中學規劃建設情況匯報。藍天立強調,鄉村振興必先振興鄉村教育,自治區相關部門和各市對此要給予高度重視,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確保全區所有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都至少有一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和一所職業教育學校。要加強政策研究,推進“普職融通”,加強技能職業培訓,多舉辦各類職業技能競賽,弘揚工匠精神,努力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八桂工匠、大國工匠,讓農村學生有更多成才渠道、讓每個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在全社會營造重視教育的良好氛圍,為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重點是要振興現代農業。藍天立分別來到都安肉羊屠宰冷鏈基地、大化博盛漁業養殖基地和大化鄉村振興項目農民工創業園,走進企業車間,察看澳寒羊新型全自動化冷鏈加工、池塘圈養循環水養殖以及群眾就地就業等情況。“產業振興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藍天立強調,各地要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壯大特色產業,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積極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努力打造更多現代化農業品牌,促進產業興旺,讓群眾分享更多產業增值收益,使農民多增收、有奔頭。
調研中,藍天立強調,各地各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搶抓鄉村振興機遇,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貢獻力量。
自治區政府秘書長蔣家柏一同調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