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直達,百年夢想。
世紀工程,雄姿已現。
2025年1月17日上午,639名自治區人大代表按下手中表決器,投下神圣一票——《廣西壯族自治區平陸運河保護與管理條例》表決通過!
法規對平陸運河岸線保護、智慧運河、綠色運河、多式聯運、安全保障等方面作出規定。我區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導、推動、規范、保障作用,在運河建設的同時,同步立法,以法護河,以高質量立法護航平陸運河高質量發展!
立“高效高質”之法
平陸運河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開建的第一條江海直達運河。回溯平陸運河立法進程的時間軸,效率之高讓人印象深刻。
2022年7月,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作出關于同意建設平陸運河的決議;同年8月28日,運河正式開工。
自治區人大代表羅旭一直密切關注平陸運河建設的進程,“相關現有法律法規不能適應對平陸運河保護和管理的現實需要。高質量、高標準建設運河,需要高質量、高標準法治保障。”于是,他牽頭與12名代表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和思考,南寧市人大在此過程中給予了極大的支持。
2023年1月13日,一份匯聚集體智慧的關于開展平陸運河建設和保護方面立法的議案在自治區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期間提交。
此后,運河立法進程以“加速度”奔跑:
同年5月,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該議案審議結果報告,建議加快推進立法進程,在立法中認真研究、充分吸納代表議案中提出的具體立法意見。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將制定條例納入2024年立法工作計劃。
2024年2月,自治區成立了平陸運河保護與管理條例立法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推進立法工作,協調解決重大問題。
2024年4月,自治區人民政府將條例草案提請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審議。
2024年5月、11月,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會議對條例草案先后進行了兩次審議;12月,又組織代表研討討論條例草案。在立法過程中,自治區人大有關專工委深入調研,認真開展評估論證,充分征求和聽取全體自治區人大代表的意見。
2025年1月17日上午,自治區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自治區平陸運河保護與管理條例。
“從提出議案到條例出臺為兩年時間,效率如此之高,可以說自治區對平陸運河立法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羅旭說:“能夠在擔任代表期間,領銜提出議案,推動平陸運河保護與管理立法進程,這是我履職生涯里值得紀念的一天。”
立“廣納民意”之法
始于南寧橫州市西津庫區平塘江口,經欽州靈山縣陸屋鎮沿欽江進入北部灣,運河全長134.2公里。
家門口的運河有了法律保護,欽州市欽南區龍門港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黃可明代表說的最多的詞是“期待”:運河沿線地區的群眾期待共享運河建設開發果實。他高興地說,有了條例,對當地老百姓來說,日常生產、生活行為有了準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心里有數。沿線群眾關心的航道安全、生態保護等問題也都在條例中有了明確體現。
集各方之智,合力推進運河建設。為運河立法的過程,就是一次生動的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廣西實踐:
兩次公開征求社會公眾意見;同時書面征求自治區30多個區直部門和單位、14 個設區的市人大常委會以及6個立法咨詢服務基地、立法專家顧問、10個基層立法聯系點的意見。
在2024年全區人大代表“混合編組、多級聯動、履職為民”主題活動中,各級人大代表對平陸運河保護與管理條例草案提出修改建議1100多條,為法規制定提供了重要參考。
運河立法進程中的民意落地有聲。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廣泛聽取意見建議,特別是運河沿岸基層群眾的意見,認真回應社會關切,在保障運河安全、暢通和高效運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減少對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應當加強平陸運河以及沿線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應當統籌推進運河文化旅游一體化規劃、建設……推動江河海特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廣西桂林旅游學院黨委書記劉迎春代表指著條例中的第13條告訴記者,運河的建設開發不僅是從經濟角度出發,也應該結合文旅產業發展,“因此,在條例草案征求意見時,我們提出了要增加沿岸的文物保護、實現江河海聯動與農文旅融合發展這方面的內容。
代表的呼聲有了回應:該建議得到了條例采用,條例為此增設一條內容。
立“有效管用”之法
平陸運河邊建設邊立法,是廣西的一大創新。
條例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把握好邊建設與邊立法、保護管理與開發利用、系統治理與精準施策的關系,把立法同平陸運河作為在建工程的實際結合起來,對現階段拿不準、過于具體的事項,暫時不規定;對需要探索實踐的,作原則性規定,為未來發展預留空間。
良法,促發展保善治。
運河立法堅持問題導向,重點對運河岸線保護、智慧運河和綠色運河建設、多式聯運發展等問題作出規范,對法律法規已有規定的內容,不照抄照搬,增強立法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確保有效管用。
既促高質量發展,又護綠水青山。打造“綠色運河”,力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這次立法的廣西特色。
2024年,平陸運河建設綠色工程檢查專家組開展了2次綜合檢查和2次專項檢查,15名專家組成員發揮專業優勢認真履職盡責,對檢查發現的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為打造綠色運河、生態運河提供了有力支撐。
“出臺的條例充分體現了‘綠色運河’理念。生態廊道、航道管理、省水船閘、平陸運河經濟帶等內容均在法規里有所規定。”北部灣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專家組成員黃遠林代表介紹說。
“平陸運河沿線裁彎取直共計57處。對于原河道的保護利用,條例有規定。”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顧忠東表示,平陸運河建設保留的原河道,經論證符合條件的,可以用于建設港口設施、船舶應急錨地以及緊急避險水域等;形成的牛軛湖,根據實際需要作為生態涵養區,因地制宜實施人工魚巢布放、底棲生物增殖放流。
運河奔涌,長風浩蕩。
今年5月1日起,自治區平陸運河保護與管理條例將施行,為這一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保駕護航。“一河貫通、八桂向海”的交通格局將加快形成,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版圖正在重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