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網報道,7月25日是世界預防溺水日。當前正值暑期,也是少年兒童溺水事故的高發期。近日廣東興寧市黃陂鎮,兩名男孩在水庫不幸溺亡。據介紹,兩名男孩的父母在外打工,平日由奶奶照料。這是今年媒體披露的多起青少年溺亡事故之一,再次敲響了防兒童溺水事故的警鐘。
不得不說,兒童尤其是農村孩子溺亡問題,是一個長期存在且亟待解決的社會痛點。據2023中國青少年防溺水大數據報告,我國每年約有5.7萬人死于溺水,其中青少年及兒童占溺亡人數的56%。而農村地區兒童又占全部溺亡兒童的88.4%。
農村地區兒童溺亡事故多發頻發,與農村水域環境復雜有關。農村地區遍布溝塘、水庫、土坑、野池塘,且這些水域往往無人看管,增加了溺水事故發生的風險。同時,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突出,這些孩子父母不在身邊,無法有效地對他們的安全進行監管,導致留守兒童溺亡事故多發。此外,農村地區的防溺水宣傳和救援力量也相對薄弱,一旦發生溺水事故,往往難以及時得到有效救援救治。
確保農村兒童安全,事關家庭和諧穩定,事關少年兒童權益保護,更事關農村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構建農村兒童安全的堅固屏障,解決農村兒童溺亡事故頻發多發問題,迫在眉睫。
破解農村兒童溺水問題痛點,必須強化家庭監護責任。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監護人,即使在外務工,也應隨時與孩子保持密切聯系,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和監管。同時,有關部門和社會組織應對留守兒童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如設立親子熱線、開展遠程家庭教育等,幫助農村家庭增強對孩子的監管能力。
學校要在防兒童溺水事故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可在農村學校推廣防溺水安全教育課程。在溺水事故高發的暑期,可以適當把孩子組織起來,開展課外活動和防溺水主題教育,提高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農村水域的監管。通過設置安全警示標識、增設救生設備、修建安全護欄、加裝有識別報警功能的監控攝像頭等,改善農村水域的安全環境。要組織力量加強對山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的巡查,最大限度地減少溺水事故的發生。
要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監護工作。可以設立專門的公益基金或項目,為留守兒童提供游泳培訓、安全裝備等方面的支持。鼓勵大學生“三下鄉”,深入偏遠鄉村,將留守兒童組織起來,減少孩子們獨自接觸水域的機會。
構建農村兒童防溺水安全網,是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期待每一份關愛匯聚成保護兒童生命安全的強大力量,讓悲劇不再重演,讓每個孩子都能平安幸福中健康成長。(梁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