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公布的一起查處通報,引起網友熱議。其中提到,今年5月10日《Pediatrics》課程上課前,授課的俞莉老師發現其科室的患兒病情危重,疑似腦出血,遂留下來緊急處理,導致未能及時趕到教室。學校認定此事件為教學差錯,扣發俞莉5月獎金2000元,在全院通報批評,取消俞莉本年度評優評先資格。6月16日,南方醫科大學官微發布情況說明稱,學校已關注到有關網絡信息,正在向相關單位了解核實情況,后續將跟進處理。(6月16日光明網)
大學教師不注重基礎教學,把教學之外的科研、學術活動等工作看得更重,這是普遍現象。為此,很多院校推出了一些針對性的治理措施,比如規定教師必須完成一定的教學課時,否則就要受到相應懲戒等。假如單純站在督促大學教師重視基礎教學工作的角度來看待此事,院方對這位教師的處罰有合理之處。
并且,與其他院校相比,醫學院校的教師多了一項更重要的任務——負責一定數量的臨床診療工作,他們兼具醫生和教師的雙重身份,因此會顯得更加忙碌,教學與診療的天平也更容易失衡。醫學院校為了避免教師遠離基礎教學,采取一些措施是可以理解的。更何況醫科生的學習任務很重,教師讓一個班的學生等待較長時間,對學生也缺乏尊重。
然而,生命大于一切,在生命面前理當諸事退讓。從現有信息看,俞莉分管的患兒病情危重,隨時可能發生病情變化,死亡風險高,她留下來搶救患兒不僅有必要,而且是尊重生命的一種體現。此外,在搶救患者的緊要關頭,醫生心無旁騖,會忘記時間和后面的工作。因此,假如患兒當時的情況的確十分危重,俞莉的做法就沒什么不妥,對她的處理有過當之嫌。
雖然俞莉遲到有合適的理由,但事情未必不能做得更好。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人才濟濟,此次搶救是否缺少俞莉不可?假如俞莉在技術上并非不可替代,但替代者沒有及時補位,則說明在醫生排班、教學與醫療銜接等方面存在不合理。此外,即使俞莉只能留下來搶救患兒,科室其他人員也應該迅速匯報情況,以便及時調課或請其他教師代課。大學教師難免臨時有事,但應變規則和程序不能缺失。
包括教學在內的任何事都要讓位于生命,重視生命者應該得到善待,這是民眾最樸素的觀點,也是這起事件引發廣泛關注的主要原因。應讓救人者在更大范圍內被免責,包括一些規章制度要為之讓步,方能體現出對生命的基本尊重。同樣不可忽視的是,醫療與教學都很重要,天平不能向任何一端過度傾斜,如何保持兩者的均衡,怎么讓相關約束更經得起質疑等,這些問題,也值得社會深入思考。(羅志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