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張“廈門教師招聘資格復審名單”截圖引發網友關注。在這份名單中,“小學語文教師(男)”這一崗位的第六名以20.13分的成績進入了資格復審,而“小學語文教師(女)”崗位第六名筆試成績為56分,相差了35.87分,都在資格復審人員名單之列。
對此,廈門市教育局回應了公眾的諸多疑問,包括為何招聘教師分設男女崗位,為何20分也能進入資格復審。從回應情況來看,分設男女崗位確屬無奈,初衷是為解決某些學段、某些學科男女教師比例嚴重失調的現象。20分進復審,其實也是按照正規流程在走。據了解,這一崗位原本9人報名,結果3人缺考,按照招聘簡章規定:擬進入面試人數與崗位擬招聘人數3:1的比例確定,所以參加考試的六個人必須全部進入面試,也就有了20分進復審的情況。而且,進入復審名單,也并不等于被錄取。以此觀之,背后并非有什么貓膩。
雖然如此,但是公眾的質疑仍然是有價值的。即便是為了解決男教師不足的問題,對男女應聘者持不同標準,是否合理,是否有損公平原則,也是存疑的。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使命,筆試20分的考生能否勝任這份工作,能否教好學生?在國家層面要求進一步提高教師門檻、提升師資隊伍綜合素養的大背景下,這樣的情況顯然有悖公眾對教師招聘工作的期待和認知。一言以蔽之,教師招聘應該一視同仁、公平競爭,不能降格以求、區別對待,這是守住人才選拔公平競爭底線的要求,也是守住教育質量的底線要求。
另一方面,各地教育管理者和學校也有自己的苦衷。據教育部統計,2018年我國小學、初中和高中男教師的比例分別為31.25%、43.22%及46.11%。各地中小學校,男女教師比例失調情況不同程度存在,并且不同程度影響了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如何扭轉男女教師比例失調的情況,讓不少學校犯難、頭疼。在男性報名人數不足的情況下,已經多次出現低分入圍,去年,一名筆試4分的考生進面試,也曾引發輿論嘩然。
如何破解這一矛盾,要求各地完善招聘規則,比如設置最低合格線,即便是男性報考人數不足,也要堅守人才選拔的底線。對男性的降格以求,顯然是對女性的不公平,更是一種就業歧視。另外,關于男性教師比例偏低,影響學生陽剛之氣培養的觀點,也值得商榷。女性教師同樣可以培養孩子陽光、堅強、果敢、勇毅的品格。所以,也要破除陳見,避免陷入為了招男教師而招男教師的誤區中。
中小學領域,男女教師比例失衡是一個國際性問題,不獨存在于我國。這與中小學崗位屬性、收入待遇水平、社會觀念、男性職業選擇偏好等因素密切相關。對此,除了要優化完善招聘規則,還要不斷提高教師工資待遇水平,減輕教師負擔和壓力,拓展教師發展空間,從而提高教師崗位對男性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