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我區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發展舉措,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
近期,廣西日報組織全媒體報道組分赴全區各地,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各領域各行業取得的非凡成就深入采訪。即日起,在“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專欄開設“非凡十年·自豪八桂”子欄目,全方位、多層次宣傳八桂大地的歷史成就和寶貴經驗,展示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敬請垂注。
走讀壯鄉
8年前,南寧東火車站(以下簡稱:南寧東站)拔地而起,南寧鳳嶺片區多了一座新地標。
南寧屯里動車所是廣西第一座“動車之家”,是南寧東火車站的存車場和檢修站,共有36條存車線和6條檢查線。李輝 攝
這座壯鄉元素與現代氣息完美結合的標志性建筑,如同璀璨奪目的明珠鑲嵌在綠城南寧,憑借其面向東盟的國際性高鐵交通樞紐作用,讓壯鄉人民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沿著高鐵奔向“詩與遠方”。
在這里,壯鄉人民每天都上演著“高鐵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精彩故事……
南寧東火車站是西南地區特大規模的綜合性鐵路交通樞紐站,站臺規模為13臺30線,總建筑面積26萬多平方米。近年來,站內陸續采用人臉識別閘機、太陽能發電、照明智能控制等先進設備設施和技術,全力打造全國高鐵交通樞紐的典范。7月8日拍攝的南寧東火車站富有壯族特色的站前廣場。記者 徐天保 周 軍 攝
飲冰泉豆漿、吃特色紙包雞、游舊英領事館……7月8日,從南寧東站乘坐動車前往梧州游玩的旅客盧錦芳在朋友圈里“曬”出一天旅游行程,讓身邊的朋友羨慕不已。
南寧東火車站檢票系統升級讓旅客出行更順暢。圖為6月29日,旅客通過人臉識別閘機進站。廣西日報-廣西云客戶端記者 何學俏 實習生 蘭冰潔 攝
地處廣西東大門的梧州市距離南寧約370公里,從南寧到這里游玩最頭疼的事莫過于長時間坐車。“以往從南寧自駕車到梧州最快也要4小時,乘坐‘公交化’動車卻只需一個半小時,可以實現當天來回。”盧錦芳幸福感滿滿。
盧錦芳的幸福感,得益于近年來廣西高鐵縱橫交錯、聯通八方的路網越織越密。這張網,不僅見證八桂大地日新月異的變化,也悄然改變人們的交通出行和生活方式。
“高速鐵路網帶來的全新速度,讓原本并不遙遠的兩座城市變成一個‘社區’。”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客運部主任麻寒松介紹,“動車‘公交化’讓這種‘兩城一家親’的跨區域‘同城生活’在八桂大地上遍地開花。”
南寧東火車站是西南地區特大規模的綜合性鐵路交通樞紐站,站臺規模為13臺30線,總建筑面積26萬多平方米。近年來,站內陸續采用人臉識別閘機、太陽能發電、照明智能控制等先進設備設施和技術,全力打造全國高鐵交通樞紐的典范。 圖為7月8日拍攝的南寧東火車站全貌。
為更好地服務旅客,鐵路部門緊扣市場,運用大數據分析手段,根據運輸能力增加和旅客出行需求,實施“日常圖、周末圖、假日圖”靈活列車開行方案,使列車開行更符合旅客出行需求。南寧東站動車對數由2014年高鐵開通之初的52對增至172對。
“加大動車開行密度,‘公交化’開行格局基本形成。”麻寒松說,現在廣西動車組列車已輻射全國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為進一步增強廣西與發達省市間的緊密聯系,已盡可能按旅客實際需求加大動車開行密度。
據了解,2019年旅客發送量達2196萬人次,為南寧東站運營以來的客流量高峰。與2014年動車剛開行時旅客發送量不足9萬相比,增長244倍。這一系列的數據折射出高鐵“公交化”開行極大擴充了鐵路運輸能力,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歡迎。
“走得了”是基礎,“走得好”是關鍵。7月8日中午,南寧東站候車大廳內,盡管客流如織,但旅客的臉上多是從容和期待。
“現在真的太方便了,持二代身份證便可通過進站口和驗票閘機直接乘車。”正在候車的旅客吳先生表示。2019年1月,南寧東站啟用電子客票,只需刷身份證即可乘車,為旅客節省了大量取票等候的時間。
現在,商務候車區、母嬰候車區、哺乳室、手機充電站、免費親情電話等個性化服務亦相繼推出,服務鈴、殘疾人專用席位和餐桌等設施隨時為旅客排憂解難……一條條“硬核”服務的出臺,為推動旅客“走得好”不斷加速。
南寧東火車站候車大廳共5.8萬平方米,相當于8個標準的足球場,站房設計能力高峰小時流量為1.88萬人。圖為6月29日,暑期將至,東站陸續迎來學生流、返鄉流的旅客。 記者 何學俏 實習生 范宗銘 攝
“我們以提升旅客出行感受為主,持續在硬件服務和軟件服務上下功夫。”南寧車站客運二車間黨總支書記覃剛介紹。9年來,鐵路部門還相繼推出12306互聯網售票、網絡訂餐、掃碼支付、刷臉進站、候補購票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以及推進客服語音平臺互聯互通,升級客運服務單電子流轉系統,這些措施使旅客訴求響應和處理更加及時。
如今,貴南高鐵、南玉高鐵、南憑高鐵建設如火如荼,南寧東站又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它將繼續鞏固面向東盟的國際性高鐵交通樞紐的地位,引領壯鄉人民奔向更美好的未來。
述說愿景
周耿 原南寧東火車站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現廣西寧鐵建筑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我是一名南寧東火車站的建設者,參與了東站的設計、施工、竣工驗收全過程。參建以來,一心撲在項目建設上,連續兩個春節都沒回家。東站就像我的“孩子”,為了它的“誕生”我傾注了全部的心血,時刻掛念著它出生后的“健康”和“成長”,希望它充分發揮“才干”闖出一片新天地。我認為,東站建成,極大改善了人們的交通出行和生活方式,成為南寧鐵路樞紐中的重要一環,為區域經濟及運輸發展注入強大活力。未來,我希望南寧東火車站在更好發揮壯鄉之窗的作用、提升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同時,也將鐵路文化與地區文化緊密融合起來,成為文化發展的肥沃土壤和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糧倉”,將壯鄉特色和中華文化傳遞給來往旅客。
黃國令 南寧東火車站設備車間班組長:
我負責南寧東火車站維護工作已經8年了,參與過多起突發事件的處置,保障了車站的設備安全和運行穩定。作為車站第一代維護者,我見證了東站建設完工的歷史時刻。東站投入使用后,大大縮短了南廣、南欽等方向旅客的旅途時間,單日客流量很大,也給車站維護工作帶來了考驗。在我看來,車站維護工作就像車站的“奶爸”,車站運行好不好就看維護做得好不好,若建設是一個大刀闊斧的打造過程,那么維護則是一個需要不斷思索、精心呵護的過程。隨著時間推移,車站總會有些使用損耗,如何讓車站更好地服務旅客,是作為我們維護者應該積極思索、研究攻關的主要課題。我期待東站將來的設備改造和維護更有效率,能充分將人工智能等新科技與現場實際情況相結合,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車站維護工作,更好地為旅客服務。
王靜 常乘坐廣西區內動車的旅客:
“大、干凈、便捷、有廣西特色”是我第一次見到南寧東火車站時的感受。兒時的記憶里火車站的候車大廳和站臺擁擠、嘈雜,空氣也不好,售票窗經常人滿為患,那時候乘火車不是享受,而是煎熬。2014年東站開站,看著綠意盎然又充滿民族風情的花園式站前廣場、寬闊又明亮的候車大廳……趕火車已經成為享受。這些年,乘火車的體驗不斷提升,以前出行要線下排隊購票,若遇春運或者其他節假日,更是一票難求,在售票窗口打地鋪排隊是常事,現在有“鐵路12306”APP和自動購票機,動動手指就能輕松購票,只要通過人臉識別和身份證雙重驗證就能順利乘車,購票檢票更便捷,旅客也有更多的時間去感受車站的文化魅力,對于南來北往的旅人來說,東站既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也是展現廣西文化魅力的第一窗口。
延伸閱讀
高鐵縱橫暢八桂
交通強區,鐵路先行。在呼嘯而至的高鐵時代,廣西抓住有利時機乘勢而上、突飛猛進,廣西高鐵發展駛入“快車道”——
2013年12月28日,衡柳鐵路開通運營,標志著廣西高鐵實現“零突破”,成為全國首個開通運營高鐵的少數民族自治區;
2014年4月18日,南廣鐵路南寧至梧州南段開通運營,將長期以來沒有鐵路的桂東南地區接入全國快速鐵路網;
2014年12月26日,連接黔桂粵三省區的貴廣客專全線開通,進一步完善了我國西南、華南鐵路網結構,大大縮短西南地區與珠三角地區的時空距離;
2016年12月28日,云桂鐵路全線開通運營,至此,廣西與周邊省份全部實現高鐵直通。
……
短短幾年間,南廣、貴廣、云桂等高速鐵路相繼開通運營,“北通、南達、東進、西聯”路網格局正式形成,廣西鐵路從“路網末梢”躋身為“區域樞紐”。
此外,為解決高鐵出行“最后一公里”,2016年廣西百色市凌云縣開通了全國第一家高鐵無軌站,目前已實現16個縣市高鐵無軌站聯網運營,“高鐵紅利”惠及700多萬邊遠山區百姓。
如今的八桂大地,7條高鐵、7條普鐵干線橫拓縱伸、互補聯動,區內12個設區市實現動車“公交化”出行,高鐵列車與全國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實現直連直通“當日達”。
鐵路網規模的持續擴充,讓廣西鐵路運輸能力“瓶頸”問題基本解決。2019年旅客發送量達歷史高峰,合計1.224億人次,較2013年動車剛開行時旅客發送量3700萬人次相比,增長3.3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