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南訊 近年來,港南區持續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多渠道促進就業,因地制宜在搬遷地發展產業,加快建立搬遷群眾持續增收長效機制,完善各項便民服務,鞏固提升安置區社區治理水平,大力提升搬遷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更好更快地融入安置地,為幸福生活“加碼”。
完善服務設施,提升服務管理水平。該區著力打造“社區10分鐘服務圈”,建設便民利民“九個中心”服務工程,安置區內配套設施齊全,有老人之家、兒童之家、物業服務中心、綜治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便民超市購物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綜合便民服務窗口,滿足搬遷群眾“一站式”服務的需求,幫助搬遷群眾辦事“不回村鎮、不進部門、不出社區”。便民服務窗口成立以來,已為搬遷群眾辦理各類業務761宗,其中雨露計劃71宗、交通補助265宗、穩崗補貼89宗、低保58宗、小額信貸42宗、產業獎補138宗、養老認證50人、醫保辦理48宗。
促進穩崗就業,搬遷群眾就業增收。該區積極在振興社區開發31個公益崗位,實現小區共同管理的目標,通過崗位推送、建設易地扶貧車間電子廠、自主創業等方式,將有就業和培訓意愿的群眾,按照就業意向介紹就業崗位,實現有勞動能力的搬遷家庭戶均1人以上就業。截至目前,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愿的搬遷戶實現每戶1人以上就業363戶787人。大力發展沃柑種植產業基地,實現易地搬遷戶持續增產增收目標,2023年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產業基地純收益50萬元,振興社區搬遷戶獲分紅25.68萬元。
豐富精神文化,文化服務穩步推進。港南區通過開展各種貼近生活、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讓搬遷群眾更好地融入新環境。開展各類文娛活動,注重文化傳承,營造濃厚傳統節日氛圍;利用“春風送真情 援助暖民心”、憲法宣傳周等普法活動,向群眾宣傳打擊整治村霸、掃黑除惡、反邪教、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禁毒等內容,增強廣大群眾對平安建設和政法干警的理解支持。同時,不定期組織醫療單位到安置點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巡診問診、安全急救等活動,為安置點搬遷群眾提供便利的醫療服務。
加強關愛保護,做好重點人群服務。為更好地服務易地扶貧搬遷社區青少年、老年人,該區在振興社區建設了小學、幼兒園,使優質教育資源惠及廣大搬遷群眾子女。對困難青少年進行摸排建檔登記,按事實幫助申請救助,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撐一把“遮雨傘”,2023年該社區開展青少年禁毒、普法、防溺水等健康專題教育共計10場。為社區現有的166名60歲以上老年人組建了為老服務組織機構,針對孤寡、病殘等老人實行“一對二”包保購物、醫療、家庭衛生、陪聊等服務項目,每月不定期走訪服務,為社區內日常生活困難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并階段性提供免費體檢、保健咨詢、運動指導等貼心服務。同時做好養老保障,為易地扶貧搬遷99名困難群體代繳2024年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保費92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