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桂平市南木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經驗做法入選中央文明辦《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怎么干》,這是廣西鄉鎮唯一入選!
“小陣地”撬動鄉村振興“大能量”
一、班子帶頭“領”
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由鎮村兩級黨組織負責人牽頭主抓,班子成員“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實踐所落實3名具體工作人員,實踐站由退伍軍人、后備干部等擔任駐村文明實踐專管員。將文明實踐工作擺在重要位置,融入基層黨建、鄉村振興、社會治理中,鎮村兩級領導班子主動參與、組織觀摩、帶頭服務、加強指導,促進各項工作有效落實。
二、整合陣地“融”
對黨群服務中心、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等陣地重新進行布局和功能分區,將全鎮閑置校舍、祠堂以及群眾平時歡聚的大樹下、小商店等場所改造為文明實踐點,實現村屯文明實踐所、站、點全覆蓋。金龍村利用龍潭國家森林公園、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等區位優勢,把原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集辦公、文化、休閑于一體的綜合體。龍門村群眾自愿投工投勞,建立桂平市首個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成為群眾經常去、樂意去的“文化樂園”。
三、志愿服務“沉”
通過線上“云平臺”、線下“菜單入戶”等方式,征集梳理出八大類群眾性需求,根據群眾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志愿服務。以村“兩委”成員、黨員議事會成員為骨干,組建穩定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30支。組建以新鄉賢、“田秀才”、“土專家”、“五老”人員、技術能手等為骨干的專業志愿服務隊,做到“建一支隊伍就服務一個領域、解決一類問題、惠及一方群眾”。
四、品牌項目“亮”
南木鎮為順利推進大藤峽水利工程征地拆遷工作,創立“大藤峽講堂”征拆政策理論宣講平臺,目前“大藤峽講堂”已從原來單一的征地政策宣講升級為黨的創新理論、鄉村振興、黨史學習教育等綜合性宣講平臺,服務區域從南木鎮拓展至桂平市,已經成為桂平市的宣講品牌,有效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