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以及部分2001年以后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到“十四五”期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45平方米……記者昨日獲悉,廣西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組織編制的《廣西城鎮住房發展“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正公開征求意見。
征求意見稿明確了房地產市場發展、租賃住房市場發展、保障性住房建設、居住社區品質提升和物業服務水平提升五項主要任務,并提出新增住房建筑面積約2.3億平方米等多項具體指標。
總體目標
征求意見稿提出,到“十四五”期末,廣西將實現住房供需基本平衡,居民住房條件持續改善,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建立,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得到緩解,居住品質明顯提升,住房建設運營管理數字化水平明顯提升,住房基礎性制度逐步健全的總體目標。同時,針對住房供應結構、居住條件和居住品質等方面,提出多項具體指標。
●住房供應結構不斷優化。“十四五”期間,全區新增城鎮人口約255萬人,全區供應住房用地預期約14000公頃,新增住房建筑面積約2.3億平方米;市場化租賃住房供應套數約12.5萬套。
●住房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十四五”期間,全區力爭完成新增籌集公共租賃住房(含租賃補貼)1.65萬戶、新增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22萬套(間)、試點建設共有產權住房0.5萬套。
●居民住房條件持續改善。“十四五”期間,全區力爭基本完2000年底前建成的以及部分2001年以后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到“十四五”期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45平方米。
●居住品質明顯提升。“十四五”期間,全區新建住宅小區實現物業服務全覆蓋,舊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覆蓋率達70%以上。實現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新建住宅建筑面積的10%以上。
用地指標向人口凈流入大的城市傾斜
“十三五”期間,全區房地產完成投資16905.42億元,年均增長8.63%。全區商品房新開工面積累計3.2億平方米,商品住房銷售面積累計2.62億平方米,200萬戶家庭通過市場方式改善住房條件。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十四五”時期廣西將著力穩定市場,深化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征求意見稿提出,城市對本地區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負主體責任,實行差別化調控,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進地價、房價、房租水平保持在合理區間。建立以住房需求為導向的住宅用地供應機制,落實人地掛鉤機制,新增建設用地指標要向人口凈流入大的城市傾斜。
逐步使租戶在子女入學等方面享同等待遇
“十三五”期間,全區積極推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工作,南寧、柳州、百色三個自治區租賃住房試點城市的市級住房租賃監管服務平臺全部上線運行,南寧入選第二批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
“十四五”期間,全區將多措并舉增加租賃住房有效供應,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重點支持自持物業租賃業務,完善購租并舉的住房體系。
鼓勵居民將富余住房用于出租,結合老舊小區改造盤活閑置配套用房作為租賃住房。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支持將非住宅房屋改建為保障性租賃住房。推進租購同權,完善長租房政策,制定租賃市場賦權細則,逐步使租房居民在申領居住證、子女入學、積分落戶等基本公共服務方面與購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南寧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占比力爭超30%
“十三五”期間,全區累計實施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75.25萬套(戶),基本建成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7.07萬套。截至2020年底,全區累計實施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252萬套,全區城鎮住房保障覆蓋率達到32.71%。
為保障住有所居,“十四五”全區將加快完善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著力解決城鎮“雙困”家庭、新市民和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
持續提升公租房保障能力,符合條件的要實現應保盡保。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加大供應規模,新建住宅項目保障性租賃住房占比達10%。支持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和自治區人民政府確定的城市,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優先安排、應保盡保。南寧、柳州、桂林市等3個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其中南寧市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占新增住房供應總量的比例力爭達到30%以上。到2025年,實現保障性住房小區物業覆蓋率達100%。
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十三五”期間,全區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約20萬套,惠及城鎮居民約61.05萬人。切實推進居住社區品質提升,是“十四五”廣西城鎮住房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有序推進棚戶區改造和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到2025年,基本完成城鎮老城區臟亂差50戶以上集中成片棚戶區改造,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以及部分2001年以后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實施住宅綠色低碳發展工程。在南寧、柳州、玉林、賀州4個裝配式建筑綜合試點城市中心城區,全面推廣裝配式“三板”體系,力爭到2025年,使全區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10%。有序推進住宅全裝修,力爭2025年全區住宅工程質量用戶滿意度達90%。推動住宅產品綠色建筑發展,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50%,星級綠色建筑持續增加。
中大型物業企業全部建成智慧物業管理平臺
截至“十三五”期末,全區共有物業服務企業3038家,從業人員超19.9萬人,實有物業服務面積近5億平方米,物業服務覆蓋率平均達60%,住宅維修資金累計歸集近183億元。
征求意見稿提出,“十四五”時期,全區要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物業服務體系,實施“物業服務+發展工程”。力爭到2025年,實現全區中大型物業服務企業全部建成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同時,推進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與城市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醫療醫保服務平臺及各類電子商務平臺對接,實現政務服務線上“一屏辦”“指尖辦”,豐富各項生活服務內容,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