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發揮好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帶動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引發壯鄉強烈反響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邦畿千里,維民所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引發壯鄉強烈反響。從綠城南寧到美麗環江,從大石山區到北部灣畔,全區各族干部群眾紛紛表示,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進一步發揮好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帶動作用,切實把中央各項舉措落到實處,不斷譜寫新時代廣西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篇章。
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自治區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班忠柏表示,自治區民宗委將按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民族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做好各項工作,推動我區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新的成就。他建議及時修訂完善現行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的指標體系,完善市級指標,建立縣級指標;在全國范圍內分級分類逐步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創建活動,鼓勵、支持基礎條件較好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率先創建全域示范區。“易地扶貧搬遷點多線長面廣,是各民族人口大融居的新領域。”班忠柏建議更加關注在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中強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加強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創建力度,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知相親相惜,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綻放八桂大地。
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之一。自治區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林金文表示,全區司法行政系統將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指示要求,積極發揮職能作用,緊扣司法行政系統主責主業,在立法執法和普法宣傳方面下功夫,結合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的《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以及即將拉開序幕的“八五”普法,推動民族政策法律法規知識深入民心,為廣西民族團結、邊疆安寧和社會穩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我們將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工作和民族團結進步緊密結合、深度融合、廣泛化合,唱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強音。”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陳亮表示,將用心用力用情做好左右江革命老區和民族地區的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推進民族地區綠色發展;扶技扶智扶志,做好民族地區的技術、智力和文化幫扶工作,增強民族地區發展后勁和實力;提氣提質提效,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助推鄉村振興,增強壯美廣西民族地區的靚麗底色。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委副書記、代理縣長毛華慧介紹,一年多來,在習近平總書記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鼓舞下,環江各族人民再接再厲、繼續奮斗,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取得重大發展,環江陳雙村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稱號。下一步,環江將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不斷提升民族事務治理能力,不斷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切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全國民族工作大局作出應有的貢獻。
過去五年,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實現整縣、仫佬族整族脫貧摘帽,兌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承諾。住桂全國政協委員、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副縣長提名人選歐彥伶說,該縣將緊緊抓住獲得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機遇,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2024年自治縣成立四十周年為重要契機,建設好崇尚文化、重視教育的民族自治縣,建設好特色集聚、融合發展的產業振興示范區,建設好宜居宜業、服務河池柳州的現代衛星城,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不斷實現全縣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為了讓各族群眾更加融洽地交往、交流,南寧市興寧區民生街道望仙坡社區建起了民族之家,經常開展民俗教育活動,有效地提升社區民族團結教育與和諧進步水平。在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后,望仙坡社區黨委書記趙劉芬倍受鼓舞:“我們要繼續努力做好基層的民族團結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傳承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弘揚民族團結進步精神,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精神,凝聚推動社區發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
“自治區黨委辦公廳派駐的漢族駐村工作隊員李卓峰和全村壯族同胞親如一家,引導我們互幫互助、團結奮斗,把家園建設得越來越美好。”百色市田陽區五村鎮巴某村壯族村民陸川說,在駐村干部的帶動下,各民族兄弟姐妹齊心協力發展油茶、三華李、蜜柚、山羊、肉豬等特色種養產業,完善游客服務中心、村史館、民宿等配套設施,全村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迅速。近年來,巴某村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臺載體,圍繞“全域旅游”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打造壯民族文化旅游和鄉村生態休閑養生旅游目的地,經濟發展活力持續增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納入干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體系,搞好社會宣傳教育。“這句話說到了我們心坎里,也是我們一直堅持在做的事情。”廣西民族大學博士生導師、廣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首席專家龔永輝表示,廣西民族大學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方面有著良好的基礎,在本科質量工程中連續打造了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和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他將繼續堅守民族觀教育的主渠道,做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持續強化工作。
“作為一名少數民族大學生,我生長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鑄牢、發展的時代。”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覃楊楊有著深切感受,受益于民族團結的好政策,在校園里,各民族同學接受著同樣的優質教育,一起全面發展,大家和睦相處、談心交心,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堅定擁護者、傳播者,“作為新時代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我們將牢記黨的囑托,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事業中貢獻青春力量。”
“廣西作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議加大對民族工作經費投入和專業人才引進機制建設,積極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示范鄉(鎮)、示范村(社區)建設,擴大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成果,讓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基層、深入人心。”自治區人大代表、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民族委員會委員吳國富表示,作為人大代表,他將大力開展調查研究,了解民情,反映社情民意,暢通群眾訴求表達,多提建設性意見、建議,幫助解決群眾的“身邊難事”,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