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中國環境報頭版頭條刊發鹿心社專訪文章《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接受中環報記者專訪:牢記“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殷切囑托,推動綠色發展邁出新步伐》,全文如下:
中國環境報版面截圖
原標題: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接受中國環境保護記者專訪談生態文明建設
牢記 “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殷切囑托 推動綠色發展邁出新步伐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2017年4月到廣西視察時強調,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要求廣西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建設。2021年4月25-27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視察廣西,強調廣西要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新作為,在推動綠色發展上邁出新步伐,在鞏固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上彰顯新擔當,為廣西在新發展階段做好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南和行動綱領。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暢談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以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環境報: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時隔四年再次視察廣西,其中一站就是漓江,充分肯定了漓江生態環境治理成效。請問,“十三五”期間,廣西如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取得哪些成效?
鹿心社:山清水秀生態美是廣西的金字招牌。你剛才提到的漓江生態環境治理是廣西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于2017年4月、今年4月兩次視察廣西,對廣西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給予充分肯定,稱贊“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肯定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整治取得積極進展。近年來,廣西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大力推進綠色轉型,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廣西特色的產業強、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發展之路。
一是堅持把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底線要求。把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作為基本方針,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海濕地系統治理,統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并保持全國前列。深入實施大氣環境治理工程,2020年全區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97.7%,PM2.5濃度同比下降16.1%,超額完成“十三五”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任務。堅持全方位保護、全流域治理、全領域提升,全力呵護好漓江這一人間美景,統籌推進九洲江等重點流域和北部灣沿海的生態保護、環境治理,2020年全區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達100%,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95.5%,在生態環境部近日公布的2021年1-3月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排名前30位城市中,廣西有10個地級市入圍,其中6市躋身前10名。穩步實施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石漠化治理成效、植被生態質量和生態改善程度均居全國第1,森林覆蓋率居全國第3,生態環境優勢不斷鞏固,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升。
二是堅持把制度建設作為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最有力保障。堅持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出臺實施《廣西環境保護條例》《廣西鄉村清潔條例》等40多個生態環保規章制度,建立健全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完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制度體系和責任體系,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加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開展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成為全區上下的高度共識和自覺行動。建立粵桂兩省區九洲江流域污染聯合治理和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聯動協作機制,共同打造跨省區流域可持續發展模式和生態文明建設樣板。
三是堅持把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產業作為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深入實施生態經濟十大重點工程,打好“綠色牌”“富硒牌”“長壽牌”,大力發展“大健康”、生態農林業、節能環保制造等綠色產業,培育新的增長點。“十三五”期間,全區共創建自治區級以上綠色園區16個、綠色工廠110個。依托廣西良好的生態資源和豐富的健康長壽文化、民族文化資源,舉辦中國(廣西)大健康產業峰會等系列活動,推動“大健康”產業與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扎實推進深圳巴馬大健康合作特別試驗區等平臺建設,打造國際知名的宜居康養勝地和世界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努力把生態優勢加快轉化為發展優勢。
這次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為廣西的優美生態環境打了一個“大廣告”。今年“五一”小長假,游客紛至沓來,領略廣西山水的獨特魅力,全區累計接待游客2229.09萬人次,實現旅游消費182.91億元,其中漓江景區游客數量比2019年增長24.83%。
中國環境報:這次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廣西開展督察期間通報了一批典型案例,引起各方的廣泛關注,請問廣西將如何抓好整改?
鹿心社:這次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廣西開展督察,恰逢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廣西視察,是對我們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履行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的一次精準督導,對我們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更好推進廣西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堅持把配合做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重大政治檢驗,嚴肅認真對待督察工作,堅決落實督察組邊督察、邊移交、邊督辦的工作要求,對督察組在督察過程中提出的意見、指出的問題,高度重視、抓好整改,并引導公眾積極參與,及時將群眾信訪問題查處和邊督邊改情況按照有關要求向社會公開,切實回應社會關切、接受群眾監督。對于大家普遍關注的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我們將著力在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嚴格落實生態環保政治責任。下一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將正式反饋督察意見,我們一定照單全收、壓緊壓實整改責任,堅持“問題不是包袱、整改才是機遇”,推動全區各地各部門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逐條制訂整改措施,對賬銷號抓整改驗收,做到問題不查清不放過、責任不落實不放過、整改不到位不放過、群眾不滿意不放過,不折不扣完成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任務,以實際行動體現擔當、取信于民,筑牢我國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二是聚焦重點領域補短板、強弱項、抓整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期間,通報崇左市黑臭水體治理不力、河池市鳳山世界地質公園破壞性開采、北海等地生活垃圾處理存在短板、梧州岑溪市花崗巖礦山粗放式開采等問題,給我們深刻警示。針對這些突出問題和短板弱項,我們將強化責任、立行立改,同時舉一反三,推動問題解決。在城鎮污水處理方面,著力提高黑臭水體治理項目建設及成效評估的群眾參與度,打通污水管網“斷頭管”,加快建成更加完備的污水處理設施體系;在自然保護地監管方面,深入開展全面排查,嚴厲打擊各類涉自然保護地的違法違規行為,推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形成自然保護地管控“硬約束”;在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方面,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加大行業監管力度,強化運營管理監督;在礦產資源開發保護方面,全面排查各類禁采區內礦業權設置情況、各類礦山不按開發利用方案開采情況,科學制定第四輪礦產資源規劃,進一步規范綠色礦山建設評估管理,并盡快修訂廣西礦產資源管理條例,為礦產資源監管提供法律依據。
三是推動建立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我們將以這輪督察整改為契機,深化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各級黨委、政府落實好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大環保工作格局。著力構建更加科學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圍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立健全我區環境治理的領導責任體系、企業責任體系、全民行動體系、監管體系、風險防控體系、市場體系、信用體系、法規政策體系、能力保障體系,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走出具有廣西特色的生態環境治理之路。
中國環境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好廣西的山山水水,是我們應該承擔的歷史責任,強調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請問,“十四五”期間,廣西將如何加快推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擦亮“山清水秀生態美”金字招牌?
鹿心社: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進一步明確了“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的目標,賦予廣西新發展階段“四個新”總要求,從國家發展全局對廣西再次作出精準指導,特別強調廣西要在推動綠色發展上邁出新步伐,對廣西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寄予了殷切期望。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綠色發展,著力建設美麗廣西和生態文明強區,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筑牢生態底線。
一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結合廣西實際制定實施產業結構調整負面清單和落后低效產能淘汰政策,探索建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實機制,開展低碳城市、低碳社區、低碳園區、低碳企業等試點建設,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堅持正確的生態觀、發展觀,創新“生態+”發展模式,深入實施產業振興三年行動和重點行業領域減污降碳行動,加快推進工業、農業、建筑業、服務業綠色化發展,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讓綠色成為廣西發展最亮麗的底色。
二是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更加注重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海濕地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解決好老百姓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開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等專項行動,著力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實施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持續推進桂林漓江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提升工程,治理好西江和北部灣等重點流域和海域環境,推動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全面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加強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控,科學推進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大對濫采亂挖問題刑事追責力度,保護好廣西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
三是促進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堅持把資源節約高效利用擺在重要位置,加快完善優化廣西資源環境審計平臺,加強自然資源調查評價監測和確權登記。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充分利用廣西豐富的水能、風能、太陽能等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水電、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實施建設用地總量、強度雙控制度和增存掛鉤機制,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