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優化選派制度 推動人才下沉
廣西出臺鄉村科技特派員管理辦法
連續3年選派5000名以上科技人員下鄉服務鄉村振興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南寧訊(記者 李新雄)“科技特派員精準的技術服務很有效,2020年我們村的珍珠李產業產值達600萬元。聽說今年會有更多的鄉村科技特派員上門服務,我們更有信心把珍珠李產業的品牌打造好。”2月3日,天峨縣八臘鄉五福村黨支部書記朱彩云告訴記者。
這是我區科技特派員把創新動能擴散到田間地頭助農增收的生動例子。
記者從自治區科技廳獲悉,為了進一步把科技特派員制度作為科技創新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工作抓實抓好,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近日我區在全國率先出臺鄉村科技特派員管理辦法,扎實推動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
拓寬科技特派員的選派渠道是發展壯大科技特派員隊伍的有效途徑。為此,我區將目前的貧困村科技特派員擴大調整為鄉村科技特派員,擴大選派來自區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其它社會組織等的科技人員,并鼓勵引導大學生、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退休技術人員以及農業生產經營人員等加入科技特派員隊伍。
服務三農,精準對接、精準選派最關鍵,優化選派制度成了該辦法的硬核內容。自治區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鄉村科技特派員由每年選派一次調整為兩年選派一次,并根據科技需求精準選派。要求科技特派員利用廣西農村科技服務云平臺,及時發布優良品種、高優種養技術、農產品加工技術等供給信息,為農民和企業提供自上而下的“菜單式”服務。同時,要求科技特派員以農民實際需求和解決農村基層實際問題為導向,采取自下而上的“訂單式”精準服務,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為了更好地發揮特派員科技創新創業領頭羊的作用,我區突出鼓勵科技特派員攜帶技術、項目、資金到農村領辦創辦企業,或以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入股、資金入股、技術服務等多種形式,與服務對象結成“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利益共同體。
增加工作經費是該辦法的一大亮點。保障經費每人每年由目前的自治區科技人員0.9萬元、設區市科技人員0.4萬元、縣鄉科技人員0.2萬元,增加5000元或6000元,分別提高到1.4萬元、1萬元、0.8萬元,加上工作津貼0.6萬元,合計最高為2萬元,以緩解科技服務經費不足問題。
該辦法還在完善激勵機制方面讓科技特派員吃上定心丸。科技特派員優先享受國家和自治區現行的職稱晉升、離崗創業、兼職兼薪、成果收益分配、人才項目申報等人才激勵政策。同時,增設“科技富民”項目,并明確項目結余經費由科技特派員自主支配用于下鄉服務、學習考察、科普宣傳等。
根據廣西科技強農八大工程實施方案的安排,從2020年至2022年,每年選派5000名以上的科技特派員到縣、鄉、村提供技術服務或開展創新創業。上述辦法的出臺有利于科技特派員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