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競發。
4月9日,記者走進北部灣畔的防城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防城港經開區”),生產車間的運轉聲,項目建設的轟鳴聲,碼頭泊位的汽笛聲,政務窗口的交流聲……聲聲入耳、句句入心,匯聚成一首鏗鏘有力、氣貫長虹的“奮進曲”。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園區是主陣地、主戰場、主引擎。作為自治區級產業園區的排頭兵,2023年,防城港經開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成為廣西首個2000億元級產業園區,連續8年排廣西園區第一,獲“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第一批廣西向海經濟發展示范園區”“自治區‘十有’園區”等榮譽稱號。
連日來,記者走岸線、進廠區,探項目、訪客商,感受這片土地學習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的火熱實踐,探尋其背后高質量發展的“密碼”,為自治區大力推進產業園區改革、擴大產業開放合作提供一個可借鑒范例。
挖潛力:
實施“2+1”工程培植發展后勁
4月初,防城港企沙港區霧氣蒙蒙,天氣有些濕熱。
在赤沙作業區1號、2號泊位工程項目現場,建設者們堅守崗位、大干快干,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水工主體結構已完工,下一步就安裝調試設備,力爭今年建成投產。”防城港赤沙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東文介紹,作為國家重點工程,該項目釋放出巨大的“磁吸力”,“建設過程中,不少臨港企業主動洽談合作,也有外商慕名前來考察。”
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北部灣港首個30萬噸級自動化干散貨泊位,實際年通過能力超過3000萬噸,對加快防城港大宗商品集散樞紐建設,提升北部灣港在西部陸海新通道上的核心競爭力,推動廣西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具有重要意義。
綱舉目張,執本末從。2023年以來,防城港經開區圍繞防城港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大力實施招商引資突破年、項目建設攻堅年行動和促進營商環境大提升專項行動“2+1”工程,為高質量發展培植發展后勁。
“進一步強化‘每個地方都是主陣地、每個部門都是主力軍、每個干部都是主攻手’的意識,持續把力量集中到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優化營商環境上,不斷積蓄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對于如何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防城港市委書記譚丕創如是說。
2023年,防城港經開區統籌推進206個項目,項目總投資約4747億元。其中,廣西鋼鐵冷軋廠酸洗機組工程等21個項目開工,防城港冶金裝備制造項目等11個項目竣工;新簽約項目39個,投資額666億元,到位資金366億元,實際利用外資超2900萬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660億元,穩居廣西前列。
防城港經開區持續完善項目全流程協調推進、全要素保障服務、全周期跟蹤調度的工作機制,實行“一站式”審批,推行容缺后補,工程建設類項目從立項到竣工壓縮至35個工作日內,社會投資類簡易低風險項目壓縮至10個工作日內。項目服務專班主動送服務上門、為企業跑腿,提供“24小時不打烊”和“云幫辦”服務,確保企業和項目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
“在園區專人服務下,我們的耐火材料項目建設順利推進,近日將實現竣工投產,從開工到竣工,滿打滿算只用150天左右。”對于當地的營商環境,防城港華隆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楊國強頗為認可。
強動力:
打造六大千百億元級產業集群
天微亮,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簡稱“盛隆冶金”)8000多畝的廠區已是車水馬龍、熱氣升騰。走進軋鋼2250廠,生產線全力運轉,火紅的鋼水經過一道道工序后,一卷卷鋼材“浮出水面”。
“公司二期技改項目已基本完成,在電工鋼及高強耐磨鋼的研發和工業化生產方面取得較好成效,將填補廣西多個特殊鋼產品的空白。”盛隆冶金軋鋼2250廠軋鋼車間主任孫軍介紹。
居安思危,處盈慮方。自2017年始,盛隆冶金著手“二次創業”,投資近400億元進行產業升級技術改造和發展鋼鐵行業下游產業鏈,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2023年,盛隆冶金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元,是全區首個營業收入超千億元的民營企業,連續13年蟬聯廣西民營企業榜首。
近年來,防城港經開區以盛隆、廣鋼為龍頭,著力補鏈強鏈延鏈,引進鋼鐵下游產業鏈加工項目30多個,促進產業聚鏈集群成勢,產業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迅速轉變,產品附加值大幅度提升。
翻開防城港經開區的會議記錄,早在2017年成立開始,“產業鏈思維”的發展理念就已躍然紙上。其間,曾一次性否決300多個非產業鏈項目。
實現高質量發展,產業是關鍵。圍繞防城港市建設現代化臨港工業城市的發展定位,防城港經開區以產業布局全景圖為牽引,以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導向,積極打造鋼鐵、有色金屬、糧油食品、綠色新材料、裝備制造、能源六大千百億元級現代臨港產業集群。
在廣西華昇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期工程200萬噸氧化鋁項目建設現場,2000多名人員有序施工,各類重型機械協同作業,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2023年,我們完成氧化鋁產量224萬噸,實現產值56.7億元。”廣西華昇黨群工作部主任羅國華告訴記者,二期工程建成投產后,氧化鋁年產可超400萬噸,企業資產和工業產值均可突破百億元大關。作為防城港四大千億元級支柱產業鋁加工產業的核心項目,廣西華昇氧化鋁項目計劃引進一批鋁下游精深加工企業,推進鋁產業園建設,打造鋁生產加工配套全產業鏈。
從2017年工業總產值累計完成1270多億元,躍至2023年廣西首個工業產值超2000億元的園區,防城港經開區始終在廣西園區行列中領跑,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跑出了產業振興的加速度。
如果把防城港市看作一艘巨輪,那么經開區就是這艘巨輪強有力的引擎,為整座城市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新型工業化輸出了澎湃動力。
添活力:
深化“政區合一”體制改革
運轉高效的管理體制機制,是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作為地方政府派出機構,園區管委會擁有部分經濟管理權限,但重點事項自主權受到制約。隨著經濟不斷發展,管理體制不順暢、市場運作不靈活、產業服務不全面等問題日益凸顯。
如何破題?以深化機制體制改革為切入點,2022年6月,港口區和防城港經開區實行“政區合一+公司”模式管理,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大力激發園區發展內生活力。
“園區著力做強主責主業,強化經濟管理職能,剝離社會管理職能、開發運營職能,征地拆遷、社會事務等由港口區政府負責。”港口區委書記、防城港經開區管委會主任朱靚告訴記者。
港口區政府和防城港經開區科學界定職責分工,明確經開區管委會職能權限,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目前,港口區自然資源、工信、招商等職能部門集中到經開區管委辦公樓辦公,港口區政務中心也整體搬遷至經開區管委樓。
“經開區和港口區合署辦公,減少企業辦事環節,真正實現‘辦事不出園’。”廣西國電交通設施有限公司負責人程泰評介紹,2023年10月中旬,該企業向管委會反映管道天然氣不能使用后,僅用半個月時間就完成管道鋪設,順利實現天然氣供氣,“公司加工成本降低超10%,生產效益和產量大大提高。”
“服務經濟、安全生產、人事管理……隨著各項改革不斷深入,港口區政府將更好地承擔社會管理職能,全面促進各類要素聚集,為園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另一方面,園區輕裝上陣,專心進行開發建設,帶動行政區的經濟發展,最終實現園區和行政區雙贏。”港口區區長、防城港經開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李廣斌說。
報紙版面截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