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指出,要“發揮廣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產業,讓更多‘桂字號’農業品牌叫響大江南北”。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從“十二五”的“339產業工程”,到“十三五”的“10+3”產業提升行動,再到“十四五”的“10+3+N”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廣西堅持聚焦特色、一以貫之,探索出符合我區實際的特色產業發展經驗模式,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撐門拄戶。據部門預計,我區糖料蔗種植面積和食糖產量將連續33個榨季位居全國第一;水果產量2023年近3390萬噸,同比增長10%以上,連續6年排名全國第一;蠶繭產量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全區累計認定“桂字號”農業品牌目錄5批次503個品牌,品牌總價值超過4450億元。
在南寧市武鳴區佳年火龍果種植基地,夜間補光技術大力提高了火龍果的產量和品質。蘇如賢 攝
喚醒“本土資源” 打造特色產業
甘蔗收割機開足馬力在蔗地里來回穿梭,一片繁忙景象。連日來,在崇左市龍州縣彬橋鄉甘蔗種植基地,蔗農正加緊利用農機收獲糖料蔗。
2023/2024年榨季,廣西糖料蔗產業再傳捷報:種植面積1124萬畝,預計糖料蔗產量4900萬噸,食糖產量穩定在600萬噸左右,糖料蔗種植面積和食糖產量將連續33個榨季位居全國第一。
水果產業一路高歌,預計2023年種植面積超2000萬畝;水果產量近3390萬噸,連續6年排名全國第一。
蠶繭生產喜訊連連,2023年1—11月,全區蠶繭產量46.73萬噸,同比增長5.31%,繼續保持全國第一。
立足資源稟賦,優化產業布局,堅持高位推動,廣西特色農業產業爭奇斗艷,高歌猛進,先后形成糧食、蔗糖、水果、蔬菜、漁業、優質家畜6個千億元產業集群,糖料蔗、水果、蠶桑、茉莉花(茶)等產業長期位居全國第一。
選準產業是關鍵。各地因地制宜,找準特色,逐漸建立起與當地資源要素相匹配的主導產業體系。百色“中國芒果之鄉”、欽州“中國大蠔之鄉”、貴港“中國富硒小龍蝦之鄉”建設漸入佳境,各地現代農業特色產業亮點紛呈。
一批雄踞全國前列的優勢特色產業助推廣西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實現第一產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2023年前三季度,全區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排全國第9位,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4個百分點。全年第一產業增加值有望增長5%左右。
“要利用好我區‘林果蔬畜糖’的資源優勢,做好產業發展規劃,選準選好特色主導產業,深挖生態潛力,將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讓本土資源從‘沉睡’中‘醒來’,變成農村高質量發展的‘特色稟賦’。”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說。
打造平臺載體 力促產業集聚
“平臺載體是推動工作的發力點。我們堅持項目為王的工作理念,圍繞特色主導產業布局項目,不斷創建一批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特色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強鎮,用項目切實推動產業發展。”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鄉村產業發展處負責人介紹。
通過抓好特色產業平臺載體建設,力促產業集聚集群發展,廣西現代特色產業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步伐穩健,成效卓著。目前,全區累計創建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7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3個、現代農業產業園8個、國家產業強鎮55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42個;累計創建9個自治區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30個自治區級農業產業強鎮;已建成571個廣西特色農業星級示范區。
近日,在蒙山縣新圩鎮雙垌村的澤元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供港蔬菜種植基地,菜農們忙著采收新鮮蔬菜。幾小時后,這些“新鮮出爐”的蔬菜將出現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各大超市里。
“我們以建設粵港澳優質農產品直供基地為抓手,大力開發建立農產品溯源平臺,每年為粵港澳大灣區配送優質蔬菜300萬公斤,構建了‘種植—加工—檢驗—配送’的農業全產業鏈。”該公司負責人介紹,企業近日剛入選2023年自治區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龍頭企業是特色產業發展的強大引擎。我區出臺《廣西促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的實施方案》等配套政策,為龍頭企業發展保駕護航;引導農業龍頭企業擔任“鏈主”建設全產業鏈,支持農民合作社健全組織機構、提供統一的社會化服務,扶持一批資源要素共享、聯農帶農密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目前,全區累計培育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876家、農民合作社6.3萬家、家庭農場12.3萬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305個。
打造農業品牌 補短板延鏈條
2023年全市種植面積137萬畝,產量123萬噸,一產產值超60億元,“百色芒果”品牌價值達105.56億元,排在2023年全國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百強榜第32位,是唯一入圍百強榜的芒果品牌……百色市利用右江河谷得天獨厚的氣候、土壤等條件,把芒果這個傳統特色產業作為振興革命老區、推動興邊富民的重要產業來抓,科學規劃發展,品牌引領帶動,將“小芒果”逐步培育成“大產業”,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農業品牌是產業興旺的重要標志。按照“打造一個品牌、帶活一個產業、富裕一方農民”的思路,我區統籌兩個“三品一標”協同發展,加快實施品牌強農戰略,推動地理標志農產品和綠色、有機、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全面提升。全區累計認定“桂字號”農業品牌目錄5批次503個品牌,品牌總價值超過4450億元。在2023年中國品牌價值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百強名單中,廣西有14個品牌入選。近3年來,廣西入圍百強名單的數量分別為8個、12個、14個,入圍總數連續提升。
聚焦補短板延鏈條,全區農產品加工水平持續提升,農產品綜合加工轉化率68.1%。11個國家級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縣建設不斷推進,全區新建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870個、累計達4238個,新增儲藏能力58.16萬噸、總庫容達220萬噸以上,全區產地低溫處理率達15%以上,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個百分點。
我區特色農業產業在發展上仍存在不少弱項。對此,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找準鄉村特色產業抓手,營造創新發展環境,完善要素保障,強化聯農帶農機制,高標準打造全區特色農業產業,為加快建設壯美廣西、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提供堅實保障。
報紙版面截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