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我們現在要做好新世紀的絲路新篇章,就是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推動中國的大開放大開發,并通過進一步擴大開發開放,推動中國經濟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最終實現我們偉大的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這段話出自2017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北海市鐵山港公用碼頭考察調研時的講話。
2022年5月5日,廣西北海市鐵山港臨海工業區,太陽紙業有限公司年產55萬噸文化紙生產車間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我們的大部分生產原料依托港口,從‘一帶一路’上的老撾進口,產品銷往歐美、東南亞等國際市場,打造了從原料到消費終端產品的高端造紙全產業鏈集群。”廣西太陽紙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剛坦言,北海市優良的港口條件是他們在這里投資發展的首選。
在鐵山港區,太陽紙業實現了“原材料從港口進來,產品從港口運出去”的高效發展,也是這里許多企業發展的真實寫照。
北海自古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深化同以東盟為重點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港口在這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017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海市鐵山港公用碼頭,察看碼頭運營,聽取北部灣港口規劃建設和北部灣經濟區發展建設情況匯報,詳細了解廣西通過港口、經濟區同東盟開展經貿合作及人文交流的做法和成效。
“總書記期望我們要用‘四個一流’標準,建設好、管理好、運營好北部灣港,為廣西發展、為‘一帶一路’建設、為擴大開放合作多作貢獻。”北部灣港北海碼頭有限公司鐵山港作業區門機司機蔡世君說。
進港大道、進港鐵路這些交通設施陸續建成;糧食倉庫、硬化堆場這些設備也開始啟用……作為一名基層工人,蔡世君見證了五年來鐵山港作業區的發展變化。
良港建成,暢通向海經濟的發展之路,臨海經濟也隨之風生水起。
2018年信義玻璃項目被引進到鐵山港區,填補了廣西光伏玻璃、超白浮法玻璃和低輻射鍍膜玻璃的產品空白。
“2018年信義玻璃項目落地開工,到2022年一季度完成產值14.3億元,發展速度之快,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和鐵山港區優越的地理和資源條件。”信義玻璃 (廣西)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礦告訴記者。
5月的鐵山港碼頭每天船來車往,忙碌運轉,從世界各地運來的貨物在這里中轉;進港鐵路上火車汽笛長鳴,載著貨物的汽車川流不息,高聳的吊機不停裝卸,生產線上工人們忙著分裝產品。
過去5年,北海市打造以綠色化工、電子信息、高端玻璃及光伏材料、新材料及高端設備制造、高端造紙、能源等六大產業為主導的向海工業體系,為向海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翻開北海市向海經濟的五年答卷:北海港開放泊位從2017年的13個發展至16個,港口年吞吐量從3168.79萬噸提升至4322萬噸,集裝箱完成61萬標箱,近五年海洋生產總值均位居廣西第一……向海而興、向海圖強,北海市一步一個腳印穩步前行。 |